在濟南西機務段,檢修車間電力機車鉗工陳志超是遠近聞名的“問不倒”,就連一些老技師也會向“陳老師”請教各種技術上的“疑難雜癥”。實際上,這個“陳老師”并不老,還是一名“90后”。
1995年出生的陳志超工作不滿5年,卻已是濟南西機務段最年輕的技師。他在科研方面收獲頗豐,接連榮獲全國鐵路“青年崗位能手”、全國鐵路“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等榮譽,他的技術改造成果在全國鐵路系統(tǒng)的機車走行部、制動系統(tǒng)、受電弓等關鍵部位得到廣泛應用。
陳志超日常主要負責機車走行部的檢修工作,走行部是確保列車平穩(wěn)正點運行的主要部分,工作中來不得半點馬虎。
“剛到班組時,老師傅常對我說,‘小伙子,你真幸運,趕上好時候了!我們那個年代,機車還全都是進口的ND5型內燃機車。一到夏天,機車動力室里的溫度至少有60多攝氏度。內燃機車保養(yǎng)檢修又臟又累,柴油味道大、機車配件重。作業(yè)后滿是柴油的手洗都洗不干凈,只能用手套著塑料袋吃飯。有句話這樣描述我們: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挖炭的,仔細一看原來是機務段的’!标愔境瑢τ浾哒f,“現(xiàn)如今,我接手的基本都是國產化的機車,日常作業(yè)油污少、噪聲低、工作環(huán)境更舒適。你看這工裝,一個月不洗都不臟。我們與老師傅工作環(huán)境巨大反差背后,是我國在鐵路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的突破!
作業(yè)環(huán)境今非昔比,并不代表工作變得輕松。在工作中,陳志超感覺最難啃的“硬骨頭”是拆裝位于列車車頭下方的U形排障器。列車經過長時間運行,排障器大多都變形了,最大偏差能達到十幾公分。拆下后,又因鋼的自身彈性產生一定撓變,重新組裝時無法和車體匹配!鞍攵字鹧b完一套200多公斤重的排障器,整個人都累散架了。這么先進的機車,維修時竟然還要用撬棍拆裝,難道沒有更輕松的方法嗎?”陳志超決心要改變這種窘境。
有一次,陳志超去超市購物時,購物車的四個輪子的機械原理一下子讓他茅塞頓開:“把工裝設備的下部走行方式改成購物車樣式,工裝設備在庫房內就可以輕松運行及轉向,那不就省力多了!
設計一套工裝設備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濟南西機務段專門為陳志超成立了創(chuàng)新工作室。一開始由于沒有明確分工,陳志超創(chuàng)新團隊各自為戰(zhàn),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項目沒有絲毫進展。這時候,一籌莫展的陳志超從一項需要團隊默契配合的闖關活動中找到了靈感。他告訴小伙伴們:“確定排障器形變后的臨界值,需要記錄所有拆下的排障器具體尺寸,沒有三個月的時間拿不下來。這個看似沒有任何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大家都不愿意干,但這卻是我們所有創(chuàng)新的基礎!
他按照闖關活動的角色分工,給每個人分配工作,有負責現(xiàn)場實地測量的,有分管工藝流程整合的,有專司軟件設計圖紙的。在大家準備好后,他會迅速組織一次“闖關”。一波一波“闖關”下來,小伙伴們驚呼“科研原來也可以這樣‘過癮’”。
半年后,由框架和壓緊導桿以及移動升降小車組成的排障器專用作業(yè)平臺研發(fā)成功,維修人員減少了一半,工作效率卻提升了一倍以上。循著“闖關”的思路,陳志超帶領他的研發(fā)團隊又接連攻下劈拆開口銷專用工具、拆裝HXD3型機車牽引桿輔助工具等研發(fā)項目。
“我們‘90后’生逢其時,也應扛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在崗位上用青春建功。我的責任就是要擦亮中國高鐵這張亮麗名片,讓鋼鐵巨龍動力澎湃。”陳志超說。(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