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近有關互聯網金融的話題談的很熱,但到目前為止,互聯網金融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普遍認可的定義。
事實上,互聯網金融并非創(chuàng)新品種。在美國出現并存在已有一些年頭,但未成氣候,而中國此前也有一些P2P網絡借貸的模式,不過似乎和互聯網精神的實質并不相干。
縱觀國內互聯網和金融行業(yè),前者在技術的推進下進步非凡,內部競爭激烈乃至慘烈,渴望新的利潤增長點;后者在堅不可摧的封閉式保護下,改革步伐緩慢,并且永遠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態(tài)。近年來,民間財富積累迅速,多數人苦于并無好的投資渠道和方式,老百姓普遍渴望擁抱新“藍�!�。
于是,在這一系列的因素鋪墊融合下,觸發(fā)了互聯網金融的爆發(fā)式井噴。在余額寶之后,各種五花八門的“寶”紛紛上線,在歲末年初之時,互聯網公司和基金公司聯手上演了一場推新產品大戰(zhàn)。
余額寶的橫空出世給草根階級刮起了一陣強勁的理財風,要知道,以往的理財產品大多5萬起存,讓不少人望而卻步,而互聯網金融號稱“1元起存,零手續(xù)費”,因此能夠聚集大量閑散資金,推高收益率。于是,基金公司集體焦慮了,他們的財源正在顯著地流失。
還讓基金公司焦慮的是,阿里巴巴幾乎只做了一件事:營銷。余額寶號稱“會賺錢的錢包”,在制造一種“無風險”的狀態(tài),讓基金行業(yè)此前辛苦建立的“買基金有風險”的行業(yè)教育蕩然無存,一旦接受了余額寶的概念,普通基金公司的產品還賣得出去嗎?
也可能是此前的教育太多,基金公司一些“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讓止盈跟止損成為一種習慣”的口號太過冗余,讓投資者慎重、害怕,反而捏緊了口袋里的錢。
基金公司教會了投資者各種復雜的概念,主要是為了讓他們跟著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玩,沒有真正從投資者的需求出發(fā),讓投資者成為想成為的人。
這也就不難理解當有這樣一款沒有復雜概念、只有簡單操作,每天只告訴投資者賺了多少元的“神器”出現時,基金公司會是多么地落寞。
不過,整個行業(yè)也不必太過妄自菲薄,因為類余額寶們光鮮亮麗的成績背后也有難言之隱,正在經歷“成長的痛”。
此前不久,余額寶開始限制用戶轉入支付寶資金的額度,單日單筆不超過5萬,單月不超過20萬,而此前轉出至支付寶額度并無限制,這種變化或許體現了余額寶在墊資方面的困難。
蘇州大學商學院特聘教授董潔林博士認為,與現有行業(yè)體系相比,這個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者雖然也很弱小,但他們掌握了最新的互聯網技術,具備現代金融知識,有超前的服務理念,可這些并不能確保他們能成為市場急需的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推動行業(yè)的進步。
“非法集資罪仍然是他們頭頂之上的達摩克利斯懸劍,隨時會讓這些企業(yè)死于襁褓之中,讓相關企業(yè)家成為階下囚。同時,這個新行業(yè)也混雜了一些不法之徒,試圖操作互聯網這個新概念,以達到詐騙的目的�!�
除了產品本身存在隱憂外,互聯網金融在法律法規(guī)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這也是為什么大大小小的基金公司都紛紛出品類余額寶產品,但另一方面,良莠不齊的公司過多進入,無形中拉高了整個行業(yè)風險,也容易造成過度競爭。
那么,傳統金融機構應該怎么應對?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楊濤認為,傳統金融機構沒有必要妄自菲薄,或者非要去趕時髦搞電商平臺或P2P網貸,或者夸大其詞來繼續(xù)尋求政府父愛,而是應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和修正已經實施的互聯網技術創(chuàng)新策略。
其次,楊濤認為,要透過互聯網金融的表象,認清中國金融業(yè)面臨的真正危機與挑戰(zhàn)——可能與全球同步的下一個經濟衰退周期;準備適應市場化和國際化帶來的競爭加�。幻鎸鹑谙M者主權時代的來臨,更強調客戶導向,而非神壇之上的“供給創(chuàng)造需求”;新的產融結合時代,金融與非金融部門的邊界進一步模糊,創(chuàng)新型合作模式不斷出現等。
金融業(yè)畢竟具有高風險特征,不是大媽們都能買的白菜,基金公司與其傍上互聯網公司匆忙發(fā)售已經同質化的各種“寶”,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利用好新技術,開發(fā)出更高效的產品和服務,做到差異化、創(chuàng)新化,真正推動中國金融業(yè)的改善。
以創(chuàng)新余額寶銷售取勝的天弘增利寶基金規(guī)模超過2500億元,天弘一舉成為國內管理規(guī)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管理公司公布,天弘增利寶基金規(guī)模已超過2500億元,客戶數超過4900萬戶。根據Wind數據,天弘增利寶基金規(guī)模已經超過2013年末國內最大基金公司華夏基金的管理規(guī)模,天弘成為國內管理規(guī)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長城證券基金分析師閻紅說,基金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唯有從投資者利益出發(fā),為投資者服務,才能最終獲得投資者認同。